人類是群體的種族,日常生活中少不了與人之間的溝通接觸,有時候與他人溝通時出了些狀況,總覺得溝通上頻率沒有吻合,或者是常常溝通時一言不合就不歡而散,像這樣的狀況很可能在溝通時上犯了溝通禁忌。
常見的溝通禁忌有哪些?
溝通也是一門藝術,也是有一些潛在的規局在內,以下列出四項常常會讓人踩到地雷的說話方式,應避免的溝通方式,以免影響雙方的關係。
1、好為人師
這是老師或職業講師很容易不小心就顯現的習慣,另外,喜歡當意見領袖或主觀意識強者,更容易不小心就「好為人師」。喜歡好為人師不免有著「這件事只有我知道與明白,你們或他人不知道不明白,所以要說給你聽」的意識,因此,時時留意自己的想法,學習聆聽他人,懂得尊重不同人的意見,以他人為師,是好為人師者的修練功夫。
2、有話直說
這是溝通上重要的禁忌。我們以前誤把「有話直說」當作「有話就說」且將它視為美德,然而在真實生活中「有話直說」卻常常傷害到他人而不自知。在適當時機說出恰到好處的話,不僅需要練習更是長期修養的問題。換句話說,「有話要說」時,不是不能講清楚,而在於能否適當地詮釋相關的意思,若能夠先修飾且適當地選擇用字,不僅能讓話聽起來舒服,更不至於太直接到讓人有不舒服的感受。
3、輕易評價
意指太快給出個人的觀點、論點跟判斷。雖然很多判斷的背後常植基於事實基礎,然而若加入了更多個人的經驗與觀點,那麼太輕易的評價,不免會失於主觀與偏頗。沒有徹底理解所有狀況,以及忽略與他人相互間的意見交流,這都是讓我們輕易做出評價,或做出錯誤判斷的原因。
4、長篇大論
一場好的演講或有目的性的溝通都需要立論或立場清楚,表達精準到位,才有助於聽者明白所欲傳達的要點。然而卻常見有些朋友闡述議題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雖然長篇大論能協助聽者對議題的來龍去脈有充分瞭解,但不免令人感到疲倦、不耐煩。因此,如果您在生活當中也有這樣的現象,建議您不妨將「結論」先表述,帶對方也了解重點為何後,在說明事件的「過程」即可,以免陷入長篇大論的泥淖裏。
以上的一些狀況,是否覺得似曾相似呢?人們在生活中肯定少不了溝通,若是可以巧妙的避開一些他人不喜歡的溝通方式,或許能夠對你的生活帶來一些幫助!
文/林惠蘭 教練
.SWI典傳智慧知識工作有限公司 / 教育長
.國際教練總會(ICF)認證專業教練
–
從畏懼開口到結構分明、邏輯清晰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