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事情對於現在人來說,是每天都會發生的事,尤其是在職場、家庭,甚至是吃飯用餐,只要是與人接觸,就是每一次的溝通,而每一期的學員在溝通表達課堂中,都會提問一個相同的問題:「溝通之後,有時會希望對方調整行為,特別是喚起對方行動力的關鍵是什麼呢?」
溝通上如何喚起對方行動力?
與人溝通上,都是會有某件目的,但常常遇到的狀況是,對方就算明瞭其溝通的內容必須去做,卻也沒有為此付出行動去改變,因此溝通無效,而會造成這樣的問題,我認為有兩點可提供參考:
一、要讓對方覺得這段對話是有價值的
溝通對話時,必須要讓對方感受到有價值或有學習性,因為有價值或有學習性不僅能讓溝通的雙方增加彼此間更多的信任感,有時也是因為這份信任對行為改變提高了意願。
二、在溝通的過程中喚起改變「動機」
動機的來源有時是一種不安的感受,有時是探討做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舉例來說,大家都知道健康是重要的,可以透過運動、注意飲食、注意睡眠獲得健康;可是都「知道」,並不代表能做到,因此我們就要先喚起動機。「動機」有什麼呢?例如,讓自己外型更好、讓身心靈更有能量;為了遠離醫生、遠離疾病;或是引發對家庭的責任感進而對健康的重視等等。
有效的溝通要有明確動機
溝通時如果沒能找到改變動機,又無法讓對方覺得這段對話是有價值的,那麼要喚起行為改變的意願就不太容易了,就會演變成在閒聊罷了,因此建議想要與人溝通某件事情,必須要先讓對方產生改變的意願,這樣溝通才會順利。
文/林惠蘭
.SWI典傳智慧知識工作有限公司 / 教育長
.國際教練總會(ICF)認證專業教練
–
從畏懼開口到結構分明、邏輯清晰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