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害怕公眾表達,其實有一部份是恐懼人們的批評。諸多的研究表示,人們的頭號恐懼,不是死亡,而是「公開演講」!當講台上人人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對演講者心理是毫無遮掩、向公眾坦露的體驗,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呀!但如果我們能克服這種恐懼,就代表我們將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更有自我權利感,也將是個人成長的一大躍進。
批評他人者反而是對批評最敏感的人
幾年前曾經參與了一場讓3,000人瘋狂筆記的年會,從流程掌控到超高水準的講師陣容,活動可說是精彩絕倫,讓我深深感主辦單位的用心,也打從心裡佩服。當天會後與幾位現場朋友交流,發現雖然好評居多,但其中難免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例如:主題的串連不夠連貫聚焦、某場的內容不夠落地等等。我想一場大型的演講會,要滿足所有人著實是不太可能,因此僅是笑笑並沒有多做回應。
倒是其中一位朋友的聲音讓我深思許久,他認為有某位主講人說話喘不過氣,讓他聽得很有壓力,以及有幾位主講人太過緊張等等這一類公眾表達的批評。
我內心忍不住好奇的想反問,如果是你,能在公眾表達上表現亮眼嗎?能站在這麼大場面的舞台上,不會緊張到手腳發軟嗎?我不這麼認為,因為批評他人者是對批評最敏感的人,因此對公眾表達也會越是感到恐懼。
停止批評,放大我們的格局!
一個習慣隨口批評的人,忽略了表演或公開演講的核心內涵、忽略了他人的努力、忽略了進步的力量,亦可能嚴重缺乏同理心。批評他人就是貶低自己,習慣批評會讓自己的格局越縮越小。你越是經常批評他人,就會越在意這種批評性的想法,也越容易敏感的批評自己,這就是大腦的運作模式。而如果我們想要在公眾表達上有所突破,想克服公眾表達的恐懼,第一件事就是「停止批評」,停止批評他人、停止批評自己!
你也有公眾表達的DNA
我想對所有曾在講台上有挫敗感的人說:
批評別人太簡單了,一點都不困難,就是因為如此,所以根本沒有理會的必要。就算儘管挫敗過,在關鍵時刻展現出最佳狀態的感覺是非常過癮的,你願意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勇敢的挑戰生命中萬眾矚目的時刻嗎?
歡迎來瞭解如何把握生命中每一個需要展現『最佳狀態』的那個時刻!致詞、簡報、感言、激勵、直播、談判都用得上的公眾表達技巧大公開!
文 / 鄭雲龍
.典傳智慧知識工作有限公司/執行長
.身體智慧有限公司/執行長
.中華華人講師聯盟第十屆理事長
.2014年中國培訓我是好講師大賽,榮獲最高榮譽『中國前30強』頭銜
.受邀演說場次超過3000場
.YouTube頻道3000萬點閱次數
.健康2.0等媒體特邀健康專家
典傳智慧推薦課程:
.你也有公眾表達的DNA:https://swicoach.com/o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