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發揮語言的影響力,我們首先必須要釐清的是 :
我是在「溝通」?還是「表達」呢?
《國語辭典》裡提到,「溝通」是雙方把自己的思想、知識或情感,應用語言、文字、符號、動作等各種不同的方式,彼此間意見交流,或作訊息的傳遞。
而「表達」是將心中的思想,藉語言或行為的方式傳遞給別人知道,或傳遞訊息。所以「表達」是將自己的思想給別人,但並沒有要求別人一定要知道。
因此你會發現,其實在我們的生活裡,我們跟人的對話通常是在「表達」。
我們常常是「我想把我的意見給你」,而且認真的講完給對方聽,也覺得對方應該理解,卻反而發現對方做出來的行為跟自己想的都不一樣,因為我們總以為我們在做「溝通」,但其實我們只不過是在做自己想「表達」的部分。
如果只是不停的表達,其實是很難影響、說服或感動到他人的,因為對方可以選擇不接收你所表達的訊息。
但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話可以影響到他人,希望他們聽了之後,能夠理解你的感受,或是能因此有所改變,在思考上能有些不同、在技能上能有所精進等,你可以在表達之後,進一步的了解對方的反應,給予雙方溝通的機會,你也能知道自己所想傳遞的訊息是不是達到了效益。
說出來話有考慮到聽者的角度、立場,在與人溝通談話上會更順利,與人的關係也會越來越好。
因此,如果你希望所說的話能夠影響、甚至說服他人,在這之前你必定需要釐清的是,自己是在「溝通」,還是「表達」?
釐清了之後,改善與他人談話的方式,進而理解對方的感受,做適當的探討,聽者也會因此感受到被尊重,而你所想傳遞的理念、想法也會變得更有效益!
(推薦閱讀 → 語言表達的態度:態度不對,一切都白費!)
文 / 林惠蘭 教練
.SWI典傳智慧知識工作有限公司 / 教育長
.國際教練總會(ICF)認證專業教練
典傳智慧推薦課程:
.卓越領導者的溝通心法:https://swicoach.com/sleadcom/